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灵活用工兴起,大数据把用工匹配精细到小时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0-06-17 作者:南通 浏览量:

午后,派送完一拨生鲜外卖订单的张诚,急匆匆走进位于同一个商场的星巴克门店,他把蓝白色盒马制服一脱,穿上星巴克的绿色围裙,从骑手变成了咖啡师。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张诚没有想过自己会同时成为盒马骑手和星巴克合伙人。在上海一家饭店担任经理6年的他,疫情中等来了公司的解职邮件。让张诚找到人生第一份零工的是一个名为“独立日”的灵活用工平台。疫情期间,这个平台推出共享员工方案,协助餐饮企业将闲置劳动力转移到生鲜、商超等现阶段高频用人机构,一共为9366名餐饮企业员工提供了过渡的就业岗位,为逾百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疫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多变化,就业模式的改变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许,“灵活用工”今后会被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接受,成为就业体系内一个“蓄水池”。

>

生鲜配送员是灵活就业重要群体。新华社 发

  对接此消彼长用工需求

  今年1月底,疫情导致众多餐饮店歇业,与此同时生鲜外卖一下子增长起来。“独立日”看到了这种此消彼长的需求变化。

  大年初二,平台推出临时借调的“共享员工”计划,累计征得有用工需求的生鲜电商、商超配送等企业逾80家,用工缺口超过1.5万个,而希望输出员工的餐饮企业超过300家。其中美团、沃尔玛通过这项计划,面向全国40个城市招聘1万名服务人员,包括6000名配送员、4000名仓配分拣员。但要让餐饮员工快速适应生鲜电商、商超配送等岗位要求并非易事,是如何成功对接的?

  在灵活用工平台上填报个人信息后,张诚收到平台管家的线上面试邀请。通过简单的线上对话,管家捕捉到除简历以外更丰富的个人信息,细化到是否染发、指甲是否干净、普通话是否流利、说话时有没有微笑等,相当于进行了“人物画像”。

  同时,灵活用工平台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生鲜电商与商超配送等用工企业岗位需求、性质与要求梳理出逾百个属性标签,形成“用工画像”,再借助智能化算法模型,与餐饮企业员工个人能力进行匹配,匹配成功率达80%。

  可供企业选择的“共享员工”方案有两种,餐饮企业可与相关员工延续现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只发基本薪酬,灵活用工平台代替商超、生鲜电商等向员工发放兼职报酬。另一种方式是餐饮企业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该员工成为平台的灵活劳动者,其间酬劳由平台直接发给员工,等借调结束后,餐饮企业可选择与员工恢复此前劳动合同关系。

  该平台创始人郑一算了一笔账,很多借出员工的餐饮企业只需支付基础工资,相应的人力薪酬开支成本已降至原先的2/5,甚至部分短期“暂停”劳动关系并输出员工的餐饮企业,也可以将人力薪酬成本压缩至零。

改变年轻人的工作方式

  郑一是个90后,说起平台的创立初衷,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曲线。“在不少行业,企业用工就像这条曲线,从早到晚,有波峰和波谷,而全职员工就好比一条直线,工作时间全程待命。企业在所有时段都要付给员工相同的工资,而员工工作一天时间,实际上平摊到每个小时的工资并不高。这就是用直线的方案来解决曲线的问题,不合理,也不划算。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很多餐饮零售企业发现店铺销售存在高峰与低谷阶段,他们会在销售高峰期多招人,在销售低迷期减少用工数量,最大限度降低薪酬开支压力。这些国家餐饮零售企业灵活用工比例达70%-80%。”

  早上在盒马配送生鲜,下午在星巴克冲调咖啡,让这种灵活用工方式变成现实的,是平台精细到小时的用工匹配方法。“大数据把所有个人的时间和企业的需求分隔成以小时为单位的基数,再叠加企业的用工需求和个人的年龄、技能等要素,实现两者的精确配对。”

  成功录取以后,平台会追踪每个人的工作状况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替员工交社保等。平台对个人不收取费用,只对企业端收费。平台为企业提供的是粘性更强的长期服务,这也是匹配成功率高的原因。

<

冰淇淋店营业员是很多年轻人选择的灵活就业岗位。黄尖尖 摄

  灵活用工时代正在走来

  伴随着商超、餐饮业和生鲜电商率先尝试“共享员工”模式,如今不少物流和制造业企业也加入共享的队伍。郑一认为,疫情让企业意识到了灵活用工对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可能会加快各行各业引入灵活用工的步伐。

  “从餐饮和电商快递行业,发展到更具有技术含量的职业,这是灵活用工的未来方向。”郑一说,在灵活用工的初级阶段,劳动密集型的餐饮零售业会最先有动力去尝试这种方式,但到了第二阶段,越来越多的灵活岗位成为常态后,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和中高端职业从业者因为享受自由的工作状态而加入灵活用工,衍生出新的工作岗位,如自由摄影师、自由程序员和自由设计师。

  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平台上积累的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企业端也需要时间去逐渐培养新的用工模式,把常规工作变得更细分化、零工化,并学会精准描述用工需求。”灵活用工的市场和社会接受度还需进一步培育。郑一说:“公司有个五年计划,希望在2023年实现帮助1000万用户赚到1000亿工资的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灵活用工也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数据灵活用工平台的出现,能打破信息壁垒,挖掘出精准的就业信息,体现上海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记者手记

  不是只有全职才算工作

  一直以来,大学都是以将学生教育和培养成从事全职工作的合格员工为目标,大学的就业服务更关注学生和全职工作的配对,很少会帮助学生们找兼职工作。

  其实在国外一些大学,他们一直鼓励和帮助学生找零工。波士顿大学开发了一套Quick Job公告板系统,上面包含了一系列短期工作机会,比如打扫落叶、协助医学研究、开发网站。德保罗大学音乐学院利用一款叫做The Gig Connection的学生应用程序,帮助学生在芝加哥各地找到零工机会。像这类帮助学生寻找短期项目、任务和零工的专用平台的出现,或许透露出了未来就业服务的样子——就业服务必须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机会,而不仅仅是找到工作岗位。

  零工经济正在颠覆公司的工作模式和招聘手法。越来越多企业的领导者选择根据企业需要,与独立承包人、顾问和自由职业者合作,而不是聘请全职员工从事全职工作。在零工时代来临之际,当下的大学生除了要学会怎样当一个全职雇佣员工以外,还要具备有效从事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心理准备。他们要懂得如何胜任一个项目,甚至经营一家小型企业。因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他们将加入的很可能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全职工作,而是越来越独立的灵活用工生态。(解放日报记者 黄尖尖)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