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生活服务新职业成中国青年新选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05-06 作者:南通 浏览量:

这是汉服造型师露子的设计作品。(采访对象供图)

  新华网杭州5月4日电(记者 朱涵 张璇 崔力)细眉轻描、发髻高耸、宽袍大袖……“90后”汉服造型师露子正在为一名顾客设计一款明朝风格的造型。“从妆容、发型到服装,都希望体现出明制汉服雍容华贵的感觉。”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前几年开始流行于部分中国年轻人间,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最开始是一名汉服爱好者,从两年前开始成为一名专职的汉服造型师,到现在已经为近300名顾客做过造型。一些人专门做了造型拍写真,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参加聚会。”露子说。

  包括汉服造型师在内,一批新奇的职业正随中国新型消费需求兴起而诞生,成为中国青年的就业新选择。

4月24日,汉服造型师露子(左)在为模特做造型。(采访对象供图)

  自今年4月12日湖北小龙虾开始生产以来,“80后”徐辉变得忙碌,他从上海赶往武汉的工厂里,监督生产以及试吃小龙虾。他的工作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品虾师”。

  在生产流水线上,小龙虾要经历挑选、清洗、蒸煮、油炸、津汁、液氮速冻、真空包装等步骤,还要经过像徐辉这样的“品虾师”的品尝,才能真正出厂。一天下来,徐辉要吃3公斤左右的小龙虾,大约130只左右。

  “我们还要观察烧出的虾,虾尾是不是白的,虾头掰开看鳃是不是黑的,虾线有没有洗干净。大小、规格、颜色都有统一标准,死虾、黑虾、空壳虾,这些都得剔除。”徐辉说,他学的是食品安全专业,这份工作算是“学以致用”。

  “90后”龚飞和弟弟原本在山东青岛打工。今年3月,两人在老家贵州铜仁入职成了人工智能训练师。龚飞每天的工作是将屏幕上成百上千幅内容各异的球类比赛画面标注成两类——“进球”和“非进球”,训练机器识别何为“进球”镜头。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和电脑看网剧、电影和体育比赛。除了简单地看剧,大家也想看更精彩有趣的片段、集锦,更主动地找到自己最想看的明星或者场景,我的工作就是为‘人工智能’打工。”龚飞说,这份工作月收入在3000至6000元,能够在家办公,因此让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决定留在家乡就业。

徐辉是盒马食品安全部的专员,而他的工作有个别称,叫“品虾师”。这是4月22日徐辉和同事在生产车间里。(采访对象供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80后”“90后”已成为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从业主力军,占比超90%,其中“95后”占比超22%。数据显示,近年来,仅“支付宝”一个平台已经催生了近40种数字经济相关新职业;截至2019年底,依托支付宝的从业者超过700万人次。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选择职业上,希望能够追求爱好、实现个人价值。我们的心态更开放,就业的方式也更灵活。”露子说。

  “职业的变化折射出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新就业形态的涌现,既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业领域的反映。中国数字经济平台创造数字化新就业,体现出稳就业、增就业的重要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组长杨伟国教授说。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