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江苏省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也催生了大量基层就业空间,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需要准确把握疫情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采用“短期、中期、长期”分步推进的方式,多措并举鼓励和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疫情压缩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
研究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社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较大影响,如2003年非典期间,全国约64万名大学生短期内无法落实就业。
当前,由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供给侧看,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达58.4万人,较2019年增加2.2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相较于往年已是进一步加大;从需求侧看,全社会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正在大幅萎缩——根据智联招聘数据,由于疫情导致的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我国今年一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7.8%。
今年将成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特殊也是最困难的一年。全省近60万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人才供给增加和岗位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
基层各类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在基层催生了大量新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岗位。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发挥基层就业市场面广量大的优势,大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全省各地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统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人才匮乏也一直是制约江苏省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此时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村工作,既可以缓解疫情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江苏省乡村振兴提供新生动能。
另外,推进江苏省基层治理,人才是第一要素。基层对各类专业人才的急需,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据统计,江苏省当前在基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教育等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其中仅基层卫生人员的缺口就达4.7万人。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宜也无法完全由市场配置,如何实现用人需求方与求职供给方的及时对接、信息对称,就需要政府对人才流动进行统筹调配。
江苏作为全国最发达省份之一,肩负着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探路的使命。江苏从省级层面探索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和购买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面,既是政府切实解决民生之急的务实探索,也可在先行先试中为兄弟省份推进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江苏样板。
统筹解决就业难题可分三步走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建议采用“短期、中期、长期”分步走的方式,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从短期看,建议政府通过购买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方式,发挥稳定基层治理、扩大基层就业的“压舱石”作用。一要创新政府购买模式,根据各地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在基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全省人社、财政、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政策和资金,按需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二要加大对基层岗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将政府购买基层岗位人员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为基层与人才搭建互通的桥梁;三要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厚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价值观和成才观,提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心。
从中期看,建议加快完善基层人才计划和基层服务项目,发挥基层涵养人才、筑巢引凤的“蓄水池”作用。包括将在基层工作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纳入各地人才计划体系;在实施各类人才选拔和资助项目中,注重向服务基层一线的高校毕业生倾斜;畅通基层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等。
从长期看,建议强化对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价值引导,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助推器”作用。制定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促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计划,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创业领域;鼓励省内高校尤其是农林、师范、医科类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动态和社会所需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增加乡村振兴中的高质量人才供给;建设基层创新创业载体,依托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等,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基层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批省级乡村众创空间,支持高校毕业生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等基层组织,打造一批青年农场主。
(周文魁 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