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样本调查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0-09-08 作者:南通 浏览量:

在新疆阿克苏工作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6届毕业生王银珂已经在基层坚守了4年。4年里,她从最普通的乡镇公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目前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行政老师。

  2016年,当她选择援疆的时候,她的爱人放弃了在北京已经签约的高校教师工作,陪她一起走向祖国的大西北。“最难的时刻,我都不是一个人,这让我始终很温暖。”王银珂说。现在,两个人变成了三个人,在基层的根“扎”得更深更牢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大学一步跨入基层,这个选择既有理想又饱含勇气。一句“出发”背后,是数不尽的汗水和泪水。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用青春和热情扎根基层的“学生娃”,他们经受了哪些历练?又遇到了怎样的困惑?跟随记者的调研,让我们走进这个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

>


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生林佳敏在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查看样本编号。新华社发

  1.有多少毕业生在基层扎根

  “学生娃”拼基层,这个群体有多大?据国家统计年鉴和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999年的84.7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874万人。据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比例在20%左右。具体而言,到县级市或县城就业的群体占比为14.8%,乡镇就业比例为3.28%,农村就业比例为2.1%。其中,女生占比为50.9%,男生为49.1%。

  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遇到了哪些难题,记者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访谈中,感受到他们为理想奋斗的“勇敢”,为志向拼搏的艰辛。

  “本领恐慌”

  浩瀚的沙海、茫茫的戈壁……南开大学2013届硕士生杨能毕业后选择了新疆塔里木油田电视台,工作第一天他领到了一台重达30斤的摄像机。陌生的环境让他意识到,基层工作“真的是从零开始,原有的知识积累全部推倒重建。‘本领恐慌’每天都在发生,晚上还会失眠。”杨能告诉记者。

  “夜以继日”

  “5+2、白加黑是常态”。北京大学2007级基础医学专业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学生张小磊2015年毕业后来到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工作,任副县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基层工作“连轴转”是这群年轻人的日常工作状态。

  “吃住都在村里,不管烈日风雨仍坚持走在田间地头,不管通宵达旦也要坚决完成各种督导验收。”张小磊今年春节回到河南老家,与出生不到5个月的女儿相聚了4天,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打破了节日氛围,大年初一,他回到工作岗位。他以“战士”称呼自己和基层工作的同事,因为“战备状态”就是基层的工作节奏。

  2019年,北京大学2011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林曼欣经福建省“海纳百川”项目来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医师。从入职开始,工作量就猛增,“包含我在内,只有4位一线医生,要支撑起一个近五十人的病区。由于一线医生还需要承担门诊、手术等其他工作,许多事务需要留守病房的医生自行决策,这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林曼欣说。

 “琐碎繁杂”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5届毕业生赵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任党委副书记,2015年7月,他刚踏入基层,迎接他的是文件、打印机和一部电话。文件打印、装订、电话确认,这些工作一度让他怀疑自身价值。调研中记者发现,“琐碎繁杂”是不少刚刚走出“象牙塔”学子对基层工作最直接的感受。

  北京大学药学院2017届毕业生夏梦婕有同样的想法,她还讲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乡镇工作,自己熟悉的领域要上,不熟悉的领域硬着头皮上,精准扶贫、春耕生产、抗洪抢险等,都是我工作的内容。”

  河南大学2016届硕士研究生王新语考取了山东省禹城市莒镇乡派出所,他想象中“匡扶正义”的情景没有出现,破获的案件不是“家禽走失”就是“村童打架”。“工作没有成就感,对耐心真是个考验。”王新语说。

  “习惯迥异”

  华北电力大学应届毕业生汪倩,选择在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运行维护处当一名运维工。“第一天报到时坐了很久的车,离城市越来越远,心里难免失落。”她的师兄,2016届毕业生任福,是一名甘肃电力公司的一级变电设备检修工,工作地点是张掖、玉门、酒泉和敦煌。“每天翻山越岭,爬塔走线,生活和工作习惯都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任福说。

  而前文中的王银珂,来到阿克苏之后,要适应的更多了。饮食习惯不同,语言差异大,一些上了岁数的维吾尔族百姓对普通话一知半解。工作方式更是不同,在大学里,老师哪怕是批评学生也很委婉,但是在这里,必须简单直接地把矛盾说清楚。

  华北电力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张帅戈怀着对西藏的向往,来到拉萨曲水县才纳乡政府担任宣传文化专干。“西藏地广人稀,去其他地方动辄上百公里,所以经常很长时间在乡里不出去。这对于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落差,生活习惯改变很大,有偏居一隅的感觉。”

  2.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

  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当记者问到赴基层工作的收获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获得感”。

  任福说:“正是这一次次难忘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辛苦劳累之后的充实满足和发自内心的骄傲自豪,让我坚信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王银珂说:“在基层,胸中的爱国诗句忽然都有了支撑和注脚。”

  张小磊说:“情系城镇乡野、指点三山五岳”。

  赵锋抄下一副对联,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这些年轻人告诉记者,坚守初心,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来拉萨工作,张帅戈与老百姓接触的机会很多,组织了不少活动。“现在看,我们乡的百姓在精神面貌方面和四年前相比大有改进,学生接受教育更加普及,年轻人参与工作的越来越多,各个家庭幸福感明显提高。看到自身的努力付出带来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感觉到自己为拉萨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实现了自身价值。”

  在新疆,杨能收获了知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作为新闻工作者,他每天都在学习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生产经营、改革管理等,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从陌生到日渐熟悉,从恐慌到慢慢从容,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基层是接触群众的第一线。“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夏梦婕带着责任感为老百姓办事,收获了群众的认可。她曾经接触过一个14岁的留守女孩,女孩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念完初一就不愿意再读书了。为了劝女孩重返课堂,夏梦婕和村主任隔三岔五就往女孩家里跑。“起初我们到她家时,她连床都不下,一直躺着玩手机,从不搭理我们。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我们反反复复讲道理,送去打印好的学习资料,带着菜去她家做饭,想了无数办法,才一点点溶解她坚硬的外壳,她终于答应回学校读书。或许对她而言,重返校园并不能学懂多少知识,但在同龄人的环境中她更能明是非、辨善恶,这也是一种帮助吧。”夏梦婕说。

  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林曼欣迅速成长,完成了从学生向医生的转变。以前的工作学习环境中,“电复律、心包穿刺置管术、胸腔穿刺置管术、经食道调搏”等复杂高难度的操作,在基层有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只要有靠谱的想法,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科研资源。”林曼欣说,“经历了9个月的工作,我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离开熟悉的环境总是令人害怕,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我曾担心地方医院会限制自己的成长,担心自己视野越来越小。但事实上,只要养成了自我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在哪儿都能茁壮成长。”

  3.招得来留得下,他们的诉求需倾听

  每每有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基层就业,我们总会看到这句话“下得去,留得住”。因为理想,他们选择了难走的路,但是,不能仅仅依靠情怀。如何让他们的路途更平顺一些、更宽广一些。

  《2019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特征分析》显示,从求职偏好来看,发展前景好、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经济收入高、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是基层就业学生求职时最看重的5项因素。这5项因素,他们能得到满足吗?

  王银珂表示,出发前往阿克苏之前,学校奖励了两万元安家费,临行时,北京市教委为“内招”去新疆工作的学生都准备了2000元红包和一台平板电脑。在当地,无论是县级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几年一选拔、优先提拔的平台总是向我们倾斜,援疆干部子女入学也有相应政策。”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得到了满足。

  云南某地州特岗教师李想(化名)也对此进行了肯定,“我感觉国家为乡村教师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连片贫困地区的补助、乡镇补贴,以及针对三区三州的补贴都能到位,还有教师副高的定向评比等。”李想说,“就我所在的这个县,政府执行力相当强,包括前段时间落实政策,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因此又给补上一笔。”

  在谈到基层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时,王银珂表示希望在精神层面能够“减压”。“刚毕业的我们对基层工作不熟悉、不适应,再加上语言差异,工作难度很大。但是这里人才短缺,我们要不停地顶上去,当地的干部群众没有太多时间为我们做‘传帮带’的工作,很多时候要自己摸索,工作一旦受挫,精神压力很大。尤其是不少高校毕业生来到这里无亲无故,缺少倾诉的对象,这个时候,就会发生动摇。”王银珂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工作一到两年,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语言差异、饮食习惯、工作强度、背井离乡,对基层工作规律的不熟悉不适应是导致流失的主要原因。某知名高校2017年选拔60位毕业生去西部某省份工作,3年过去了,能坚持下来的不足一半。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吐尔孙·艾拜毕业后回到了乌鲁木齐,在安宁渠镇任党委副书记。他认为,基层干部的轮岗和上升渠道需要完善。“近年来,党和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不少大学生也满腔热情到基层工作。但是,由于看不到上升空间和期望,也有部分大学生离开岗位。我想,还是要通过定期遴选和选调等多种形式开拓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希望。另外,基层干部面临的问责追责压力需要适当缓解,要通过激励和容错的方式鼓励基层干部。”

 调研中发现,“让子女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不少赴基层工作几年后,面临生育“扎根”问题的年轻人最殷切的期望。“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愿意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乡村,但是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当中,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未来作为代价。我们所在乡村的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在云南排名倒数,我们希望孩子能在条件更好的地方读书。”李想告诉记者。

  王新语坦言,在基层工作,人情社会的意味更浓。“选择基层就业,就意味着选择从零开始。不管是工作上,还是人情上都是如此。”王新语说,希望未来基层的“规则意识”能更强一些。

  4.扎根基层,如何形成“良性循环”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刘莹综合分析了基层大学生的职业困境,她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作压力。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其次是工作环境,基层信息来源相对闭塞、培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晋升渠道有待拓宽。”

  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基层人才短缺,让高校毕业生安心从业?专家从以下几个角度建言。

  完善培训保障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做出必要的指导。大学生在毕业阶段参与到基层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各级组织部门需要完善培训与保障体系提高其适应能力。此外,要提高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之间的有效融合,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互促进。

  推动工作资源和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刘莹认为,应从两方面为年轻人纾解压力。宏观上,应深化基层治理,强化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工作资源和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微观上,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福利待遇,帮助他们在基层安居乐业,使他们能够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推动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认为,首先要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在大城市生活就业?一方面大城市机会多,另一方面是大城市上升通道完善,规则意识强。所以一些年轻人喊着‘逃离北上广’,之后还愿意‘重回北上广’。”马陆亭分析到。同时,他认为,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弘扬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避免陷入“人才辈出、江山依旧”的怪圈。

  激活县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马陆亭认为,只有县域经济活跃起来,才能增强人才的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地方高校要立足地方做好研究,形成深层次的产业链,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要形成产业源头,让更多人受益。这样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也能增加开放性。只要高层次的人才流动起来了,当地的经济就‘活’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也就增加了,扎根的热情也更大了,这盘棋就真正‘活’起来了。”此外,高等教育要努力成为新型县域产业的孵化源,重视科技赋能产业,致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以美丽家园和社会建设彰显文化力量,推动地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基层变成美丽家园,才能让高校毕业生真正没有后顾之忧。”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姚晓丹、晋浩天)

  链接

  基层就业,即指到城乡基层工作。“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2019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特征分析》显示,基层与非基层就业学生相比,基层就业学生在工作稳定、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人、能够解决户口问题等方面更为看重。从期望年薪来看,基层就业学生期望起薪的平均值为4468元。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