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新需求催生新技能 新职业适应新变化 ——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现场观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时间:2020-12-14 作者:南通 浏览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 史宏宇

  12月的广州,风景娟秀、温暖如春,一场技能比武在这里“打”得火热。

  11日,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第2个竞技日。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2557名能工巧匠,正在86个项目中一决技能高下。

  新基建新职业是近来备受关注的热点。此次大赛紧密衔接新基建新职业,相关的工业4.0、轨道车辆技术、光电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增项目,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

  人们在感受工业4.0应用环境,观摩轨道技术人员作业程序和细节的同时,领略选手们比速度、比技艺、比意志的工匠风采。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仅让观众看到技能成才的希望,更集中展现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蓬勃态势。

  对接新基建,新需求催生新技能

  三声哨响过后,工业4.0项目的参赛选手赶忙放下手中的比赛任务书,投入到紧张的作业中。

  比赛现场,选手们两两一组、相互配合,一人在电脑前操作、一人在装配机器前忙碌。按要求,他们要完成包括工作站安装、编程、调试及运行,生产系统集成、调试、运行、优化、分析及报告在内5个模块的考核,将一个传统的半自动化的水杯生产车间,升级为全自动化,实现从下单、配料到生产的智能化。

  这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的赛项,该项目解说员、东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贺暒豪介绍,这对选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有机械电子工程或自动化的学科背景,更要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

  和工业4.0同为新基建重点的轨道交通,也对技能人才实践应对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点,在轨道交通技术项目中的考核中即有体现。

  “轨道交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无人驾驶的高铁势必对维护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该项目裁判长、中车长客调试车间高级诊断组技术负责人罗昭强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道,选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受电弓的检修与控制、客室车门的安装与调试、车辆转向架检修、车辆整车故障排查与处理。

  链接新职业,新提升适应新变化

  此次大赛中,不仅有充分衔接新基建的新技能,还有不少项目所需的工种是新增的新职业。

  走进云计算项目的赛场,31位选手端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不停地在鼠标和键盘上敲击。

  选手要赛什么?该项目裁判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系主任刘翔介绍,选手要做的是先在“云”上部署一个自适应的系统,并不断维护和优化该系统,保证其在不同流量来临时,能自动应对挑战。

  赛场旁边,一块录有选手信息、能力展示、得分趋势和得分排名的实训平台竞赛系统显示屏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选手们的能力展示被划分为安全、可靠、成本、运营、性能等5个维度。如何更经济、更安全地保证系统运行,是考察云计算项目选手的重点和难点。

  去年初,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同批次被纳入新职业。本次大赛就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国赛精选项目。

  参与考题设计的该项目裁判长、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教师韦思健介绍,选手的任务是做出智慧农业温室、智慧仓储和智慧楼宇3个样板,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

  和其他项目有所不同,该项目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将考题发放给选手,目的是培养选手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技工教育: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来自不同项目,但很多参加专家都将“自家”项目急需人才划定为同一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谈及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少专业人士结合从业领域“出招”破题。

  信息网络布线项目裁判员、中国通讯服务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红伟认为,要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学习。

  “技工院校大的趋势以产业对接专业。”贺暒豪介绍道,他所在的智能制造学院的做法是学科穿插,“我们学院有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当某一个学科的技术相对成熟、不需要大课时教学时,我们会在教研会上探讨,补充一些新技术的课程和课时,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韦思健则认为,对接市场需求的技能大赛不失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对操作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可以尝试在实践中提升,再结合实践情况查缺补漏,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中工网广州12月11日电)

责任编辑:刘英杰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